經過2023年「台灣氫能元年」的洗禮,政府開始重視氫能所能扮演的關鍵角色,陸續頒布相關法規,例如氫燃料供應及使用受列於能源管理法、「加氫站銷售氫燃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」等;而且可喜的是,產官學對氫能在台灣的應用權重、發展策略,漸形共識,從日前「地球解方2024永續設計行動年會 – 從氫看全產業新機」論壇可一窺態勢。當天聯華林德氣體綜合產業事業群副總沈欣儒受邀,不僅提出兼具現實可行與永續發展的策略方針與產業應用建言,並釐清常見迷思,期許台灣氫能可漸入坦途。
沈副總強調,氫除了能作為直接能源,也可為儲能應用,更是工業生產的重要料源,著眼於台灣基礎建設、投資成本與進程,氫能不僅可在政府寄與厚望的發電擔當重任,在工業製造、載具交通,更具潛力。
如此觀點與論壇與會者: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、台灣淨零科技方案推動小組副主任劉志文、工研院副總暨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漢英,相互援引呼應,一致認為應在量能有限下,優先應用在製造、運輸與電力儲能上。
另一個迷思則是關於氫能車的驅動方式。沈副總解釋,氫能車、又稱為燃料電池電動車(FCEV,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),是利用車上儲存的氫氣與燃料電池進行化學反應(並非燃燒氫氫),產生電力來驅動馬達,因此是屬於電動車的一種。根據國際能源署(IEA) 2023年報告,全球2023年已有約72,000輛氫能車、1,100座加氫站正運行中,包含鄰近韓國國會山莊、東京鐵塔處,顯示其安全可控性與多國的大力推動。
基於氫燃料電池的重量與配置,以及氫能車的高續航力,氫能車更適於大型、工業用的載具,例如卡車、巴士、工具機、垃圾車等,其長程、高乘載、固定路線的特性,不需設置大量加氫站,與消費者較熟習的電動車互補。沈副總指出,現在是台灣強健氫能車價值鏈的時機,國內組裝、整車能力強,還有優異的燃料電池技術,可望藉力使力,後發先至。
於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舉行為期兩天,邁入第四屆的《地球解方 永續設計行動年會》,集結產官學研社界超過 40 位重量級專家講者,安排逾10場專題演講或跨界對談,從國際角度協同台灣,從趨勢關注發展機會,強化落實永續策略與行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