挑戰馬斯克!除了發電,氫還能為節能減碳做更多
天下經濟論壇(CWEF)是亞洲最具指標性的領袖高峰會,尤以年初舉行的冬季場,每在開年之際,標示出國內外政經發展態勢,聚集菁英洞見而最受矚目。以「動盪世界.全局展開」為題的2024年CWEF於一月中旬舉行,正值台灣大選後,能源策略攸關國家、企業不可迴避的挑戰,聯華林德氫氣動能暨企業公關總監苗華山Christine H. Miao 榮幸受邀,與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(右一)、台泥綠能董事長呂克甫(左一),同台交流,提出對台灣能源轉型的看法。
擺脫化石燃料,賦予氫更多工業耗能重任
選前副總統賴清德曾指出,2030年台灣的能源佔比,「多元綠能」要達到30%,此為新政府的能源轉型大方向,「氫」必然不可缺席。以台灣最大工業氣體以及低碳氫的最大供應業者,並結合合資夥伴Linde林德 – 世界最大工業氣體業者、加氫站等氫能應用領導者,聯華林德投身氫能不僅是業務利基的延伸,更回應了客戶對節能減碳的需求,履行社會責任。
Christine 首先針對大眾對氫氣安全的疑慮,包含馬斯克(Elon Musk)曾對氫能的批評,提出釐清。「馬斯克說『氫能是愚蠢的能源載體』,這樣的看法並不正確,」她指出,事實是,氫分子本身就是能源,它的能量密度是化石燃料分子的 3 倍,而且無毒、無碳、極易揮發,即使發生洩漏,也不容易引發爆炸事故。可惜的是,目前許多人還不了解氫的這些優勢。
她提出對能源消耗認知的盲點。人類時時刻刻大量燃燒化石燃料,但僅有 20% 是透過電力的形式;綠能方面,人類正藉太陽能、風力、核能等方式,作出出色的表現。然而,另外的 80% 耗能是含有化石燃料,主要在工業領域,如鋼鐵、水泥等製造業,所有過程都需要化石燃料分子。Christine 強調,「以鋼鐵製造為例,在純粹將氧燃燒出鐵礦石的過程中,是無法使用電力的。對我來說,這是氫最大、也是最令人驚艷的部分。氫的美,不僅能體現在巴士卡車等大型載具上,更能夠幫助人類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。」
氫與氨皆有助減碳;加速基礎設施因應
在台灣的氫能發展上 Christine認為,台灣恐怕還需要 10 到 15 年才能引進零碳排、利用再生能源所生產的綠氫,可自沙烏地阿拉伯、非洲、澳洲等地進口,在此之前仍以本地自產低碳氫為主,並須佈建相關基礎設施,積極提升氫能燃料電池等各式應用的耗能與減碳技術,以符合成本效益。此外,她並提出氨氣也是減碳的另一選擇。「採用氨氣,可能不需要進行太多基礎設施的改變,不過仍然處於測試階段。在接下來的十年裡,我們將做出這些決定,不論是選擇氨氣還是氫氣,基礎設施該如何因應,台灣需趕上世界的腳步,綠氫可望將變得豐富且易於運輸。」
最後 Christine 提出德國與法國所經歷的能源挑戰,邀請在場領袖共同思考。德國採取與台灣多數相同的反核立場。德國綠黨關閉了所有的核能電廠。我們可以觀察他們是否能夠在沒有核能的情況下,安全而具有成本效益地引入氫能應用至其經濟體系,有效利用再生能源。在光譜的另一側是法國,其能源有 50% 到 60% 是核能,這使他們能夠輸出能源,但同時面臨著設施龐大老舊、維修困難的挑戰。這些走在台灣前面的國家,值得我們理性、全面性地省思,負責任地做出決策,共同朝向淨零永續的目標邁進。
- 2024 CWEF 主題:動盪世界.全局展開
- 受邀與談:熱趨勢 – 台灣能源如何解?
- 1月17日 ~ 18日2024年,台北晶華酒店